从实验室到生产线,长沙建的这条“通道”获央视点赞

发布时间:2020年11月09日

来源:红网

阅读:309次

       (2020年11月4日讯)血脉畅通,身体强壮。如果把经济高质量发展比作人的身体,要想身体强健有力,必须依赖高科技“输血”。而高科技活血的注入,离不开科技成果转化这条“血管”。 

       近年来,长沙创新型城市建设一路高歌,在全国评测中位列第一方阵,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%。其背后,离不开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。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活跃度的主要指标,长沙技术合同成交额连年攀升,2020年1—8月同比增长24.62%。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报道长沙科技成果转化工作。 

       9月16日至18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,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,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,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,提升自主创新能力。 

       牢记总书记嘱托,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,2020年10月1日,《长沙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》正式生效。一个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正在形成,将进一步为长沙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,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、经济强的通道。 

建起高新产业“供血站”

       8月28日,长沙市首家园区技术转移转化基地落户长沙经开区。基地将促进政产学研用结合,加速推动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产业关键技术就地转化和产业化。

       以关键技术为支点,撬起产业和科研两头,联接供需两端,把院校的先进成果搬出校园,把企业所需的关键技术送到门口,实现供需无缝对接,提高成果转化效率,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实力。这是长沙组建技术转移转化基地的初衷和目的。 

       根据《实施细则》,长沙市将分期分批组建10家市内技术转移转化基地(机构)。每年度给予每家基地(机构) 20万元工作经费,支持其开展科技成果对接、项目路演、技术转移转化、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。每年对认定的基地(机构)进行考评,考评优秀的按照10万元/家的标准给予经费,用于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奖励。 

       目前,这样的基地在长沙已经有了3家,除了长沙经开区,长沙还在湖南师范大学、湖南农业大学组建了技术转移转化基地,它们犹如一个个高新产业“供血站”,量身造血,就地供血,让企业健康快速成长。 

筑牢创新风险“防护墙”

       创新与风险,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。创新始终伴随着风险,包括技术风险、市场风险、融资风险、管理风险。 

       长沙市为科技成果转化筑起了一道道“防护墙”,帮助企业化解风险,疏通成果转化中的堵点,提升高水平科技创新供给,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向融合。

       设立高新技术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,拟定高新企业白名单,组织银企对接及签约活动。2020年,87家企业被纳入风险补偿贷款白名单,授信1.56亿元。 

       设立科技保险,对高新科技研发失败、人员伤害等13个险种,给予70%的保险补贴。仅2019年就为80家企业补贴保险费404.83万元,保险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保险总额282.65亿元。 

       设立“长沙市科技创新投资基金”,扶持、引导企业创新创业,目前已投资了3家科技创新企业。 

       设立自然科学基金:支持一批市内高校科研院所、医疗机构开展原始创新、前沿探索和公益性技术研究,提高科技源头创新能力…… 

       有了政府的“兜底”,企业特别是成长中的企业就可放心大胆地进行技术研发应用,解除了后顾之忧。 

用活技术交易“激励棒”

       在长沙,只要有技术成果转让交易,不论是高校、科研机构,还是企业、技术交易服务机构,都能得到政府的补贴。补补补,一根“激励棒”,搅活了技术交易的一池活水。

       2019年,长沙市下达的技术交易奖励资金达到1073万元,2020年预计下达技术交易奖励资金2300多万元。 

让人才腰包“鼓起来”

       要在职创业?OK!

       想兼职创新?行!

       想离岗创业?可以! 

       在长沙,从事科技转化的科研人员享有的“自由度”令人艳羡:不但兼职创新、在职创业受到鼓励,离岗创业也得到支持,其相应权利和义务得到保障。征得所在单位批准,离岗创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,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留人事关系。在同一事业单位申请离岗创办企业的期限累计不超过6年。 

       不仅如此,对完成、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,奖励也相当丰厚。

       让创新创业人才腰包“鼓起来”,这是一种鼓励和尊重,也是一种导向引领。它激发的是活力和热情,使长沙科技成果转化这盘棋满盘皆活。 

持续举办成果“相亲会”

       9月29日,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众创园,一场“相亲会”热烈进行:长沙学院先进制造业、电子信息、文化创意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、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相关专家和技术成果齐聚一起,与近百家技术需求企业以及投融资机构进行现场对接。“米升移动博物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”“直播助农供应链产学研基地”等11个项目签约。

       16年前,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换会曾蜚声国内。尽管10年后因种种原因停办,但类似的“相亲会”却从未间断,每年都会上演近10次,成为常态化的盛会。 

       2020年以来,长沙与湖南大学、湖南师范大学、长沙经开区、长沙学院联合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4场,与悉尼科技大学、浙江大学等9所境内外知名高校开展科技成果线上对接会4场。 

       2017年102亿元,2018年145亿元,2019年233.8亿元,2020年1—8月,全市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24.62%,全年预计超过300亿元……技术合同成交额连年攀升,见证了长沙科技成果转化的“成果”。 

       科技成果转化不是突击战,而是持久战,落实《实施细则》,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“应用场”,走向生产一线,为长沙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,长沙一直在努力。